近日,广东省建设工程标准定额站组织召开了“广东省建设工程造价纠纷处理系统”(以下简称“纠纷系统”)总结会。据了解,纠纷系统以资源整合、共建共享、创新服务为重点,以信息化为支撑,自试运行到正式运行已历时两年多,是广东省深化工程造价改革的重要一笔。
记者了解到,纠纷系统结合了互联网、大数据和区块链等新技术,在原有传统模式上进行创新,将造价纠纷处理业务移至线上,突破了地域与时间的限制,实现了全省业务资源共享,省、地市站平台共建互通,使群众办事更方便,纠纷处理结果更专业。
针对原有传统模式在申请调解阶段来电、来函、来访方式的不确定性和不可控性,上报案件可能存在人员专业水平掌握不够等增加造价管理部门不必要的工作量等情形,纠纷系统通过“线上申请、线下认证”双线管控的方式,统一申请表、规范认证要求、核实身份及资料,提质增效。同时,“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技术的运用,也解决了专家人数不足、地区分布不均、处理方式受限、权威性不强等问题,不仅在经办人接收时调用后台类似案件实现“同案同判”,还通过三重审核、全方位确认确保专业性。一案一码,随时随地在线可查,打破了原有传统模式看不到、追不着的僵局,全程留痕留迹。
据悉,每一个纠纷案件均由专家组进行“福尔摩斯”式推演分析,不仅对合同条款、定额子目进行分析,还延伸到设计、施工规范的对照,每一份复函承载着专家组的智慧,是最重要的造价纠纷调解产品。复函通过广东省工程造价信息化平台和广东省建设工程标准定额站订阅号进行公开发布,全国造价行业人士都可以了解到广东省造价纠纷处理情况,通过研究复函内容,总结调解规则,运用到类似案例中,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同类案件纠纷。
纠纷系统从试运行到正式运行,接收纠纷案件申请数量354件,认证通过纠纷案件数量195件,认证通过率55%;认证通过并已出具复函的纠纷案件数量117件,处理完成率60%。纠纷案件平均处理时长79天,较原有传统模式的3-6个月时间,实现大幅度的提效。